首页 资讯 各地 社会 科技 体育 财经 房产 汽车 娱乐 旅游 产经 生活 健康 时尚 文化
首页 > 房产 > 房产  

 

买房人注意了 “史上最严征信”今日起可查

时间:2020-01-23 22:27:38  来源:  作者:

 

  买房族的“史上最严征信系统”已在17日正式切换上线工作,比预期时间提前了三天。央行征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征信中心于2020年1月17日启动二代征信系统切换上线工作。自2020年1月19日起,征信中心将面向社会公众和金融机构提供二代格式信用报告查询服务。

  1月19日起,随着二代征信系统上线,你可以查询到新版个人征信报告了。

  小伙伴们关心,听说水电费缴费信息会纳入新版信用报告,共同还款信息也会纳入,假离婚买房会受到打击?具体情况怎么样呢?

  事关10亿人!可查询二代征信报告

  1月17日,央行征信中心启动二代征信系统切换上线工作。自2020年1月19日起,征信中心面向社会公众和金融机构提供二代格式信用报告查询服务。

  别小看此次征信系统的升级,将会影响超过10亿人。据介绍,截至2019年底,征信系统收录10.2亿自然人、2834.1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息,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

  2019年,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累计查询量分别为24亿次和1.1亿次,日均查询量分别为657万次和29.6万次。

  新征信系统提升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各项征信数据储量的提升,二是信息处理性能的提升。和第一代系统比较,新版征信的信息更新速度更及时、内容更为细化全面、有效期内的信息记录更持久、征信记录更为多样化,是对现有版本的系统优化。

  将给购房带来什么影响?

  主要有2大影响。

  一个是“共同借款”信息被征信报告采集在内。所谓“共同借款”是指一笔贷款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借款人共同承担连带偿还责任的借款。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房子一般都是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借贷责任。

  但“共同借款”信息并不会立即上线。待下一步金融机构开始采用二代格式报送数据后,这些信息才开始展示。据央行征信中心有关负责人解释,征信中心将本着“尊重事实”原则从金融机构采集此类信息,将借款信息同时展示在每个借款人信用报告中。如后续借款主体发生变更,征信系统将按照金融机构报送的信息,及时更新信息,客观记录实际情况。

  “例如,如果发生后续共同借款协议解除,二代征信系统的数据报送机制支持金融机构报送解除共同借款关系信息;金融机构向征信系统报送更新信息后,不再承担还款责任借款人的信用报告中将不再展示这笔贷款信息。”上述负责人称。

  也就是说,假如夫妻双方离婚后,此前两人共同承担的房贷改为完全由一方负责,另一方名下无房也无房贷,个人应及时将婚姻状况变更信息主动向借贷银行更新,银行会将最新信息反馈给征信系统,这样可以确保信用报告中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离婚买房不再享受首套房贷认定资格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

  另一个是新版征信报告将体现分期时间和分期金额,更加细化。之前会出现信用卡“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用信用卡还另一张信用卡的债务,消除自己以往的逾期“不良消费记录”。

  但是新版系统的细化升级避免了这种情况,分期记录将完整体现个人的消费信用,央行征信中心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新版个人信用报告设计展示“5年还款记录”(包括还款状态、逾期金额),现行个人信用报告也展示了5年的还款记录,只是展示方式略有差异。个人信用报告展示“5年还款记录”是为了更好地展示信息主体的信用状况,帮助公众积累信用财富,促进获得融资。

  综上,这对想贷款买房的人来说,可能房贷申请将会变得更难。

  二代征信报告还有哪些变化?

  未来可能会采集水电费缴费信息

  对于大家关心的水电费缴费信息是否纳入的问题,上述负责人介绍,目前二代征信系统尚未采集个人水费、电费缴费信息,仅在二代格式信用报告中设计预留了展示格式。但二代征信系统将继承展示一代征信系统中已采集的个人电信正常缴费和欠费信息。

  也就是说,如果你去查询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可能会发现报告中预留了个人水费、电费缴费信息的展示格式,但里面并没有具体信息展示。

  据介绍,在实际采集时,征信中心将与相关数据源单位协商,并将严格落实《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三条“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采集”规定,在数据源单位取得信息主体授权同意后才报送数据。同时,征信中心将严把数据质量关,只有在确保数据质量和安全的情况下,才会切实将数据采集入库并对外提供查询。

  个人信息增加展示“就业状况”等数据

  二代格式信用报告还新增了相关数据项格式,个人增加“循环贷款”、“信用卡大额专项分期”、“授信协议信息”等信息;企业增加“循环透支”、“企业为个人提供担保”、“逾期总额、本金和月数等逾期指标”等信息。

  还有部分数据是新增展示,个人信息增加展示“个人为企业提供担保”、“就业状况”、“国籍”、“联系电话”等;企业信息增加展示“上级机构”、“企业规模”、“所属行业”等。

  自己的征信情况怎么查?

  多久查一次?

  作为反映企业和个人信用行为的“经济身份证”,信用报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到申请信用卡、分期购物,大到买车、买房。信用报告主要是用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进行信用风险评估,金融机构将结合本机构掌握的信息,参考你的信用报告情况,来决定是否为您发放贷款以及贷款额度。那么,信用报告到底有什么用?在哪里查?

  具体查询渠道主要有两种:

  线下可以通过央行各分支机构、部分金融机构网点、部分地区政务大厅的自助查询机或柜台查询;

  线上可以通过征信中心官方网站提供互联网查询。

  个人通过互联网查询自身信用报告免费,通过柜台查询自身信用报告,每年前2次免费,自第3次起每次收费10元。

  央行征信中心建议一年查询两次,一方面,能发现本人信用信息是否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在发现错误信息后能够及时纠正。

  需要注意的是,短期内查询次数太频繁并不好。因为每次查询会被记录并在报告里显示,如果个人在申请贷款前短期内过于频繁查询,会使金融机构认为该个体存在信用风险,可能谨慎放贷。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表示,建议大家定期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如果你的基本情况发生变化的话,要主动到给你提供贷款、信用卡的银行,去更新你的信息,你更新了你的基本信息,银行会马上报到征信系统里来的。这样的话,你的基本信息是准确的。

  近年来,个人征信信息成为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围猎的目标。为此央行征信中心加强个人征信信息权益保护,加强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基本杜绝了不法分子在其他接入机构盗用商业银行个人征信系统用户查询、泄露征信报告的可能。

  另外,银行卡被盗刷、假按揭贷款等违法行为频发,工作人员提醒,遇到此类情况,用户可前往央行营业管理部等征信网点对非本人操作的刷卡行为或贷款提出异议申请,20个自然日内可得到回复。

  征信指数年初以来已涨超10%

  二代征信系统的启动盛传已久。一代征信系统于2006年正式运行,随着征信查询数据量的不断增大,征信中心为更好提升征信服务供给能力,持续开展系统优化升级,确保了征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直到去年4月份左右,市场开始传出二代征信系统的上线日程;今年初,其上线时间表进一步清晰。各大银行纷纷发布通知,一代征信查询接口暂时关闭。上周结束的央行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将稳步推进征信二代系统上线升级,加强个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和个人隐私保护。就在多种声音传二代征信将于1月20日上线时,央行征信中心的上线公告突然而至。

  就在市场纷纷猜测二代征信系统的上线日期时,征信指数表现非常迅猛。截至1月17日收盘,征信指数收涨0.32%,今年以来已上涨11.84%,近20日涨幅达9.54%。

  征信板块个股方面,Wind征信指数的20只成分股中,12只征信概念股今年以来的涨幅达10%以上,涨幅最猛的旋极信息今年已上涨25.36%。

  有机构预测,基于海量的征信数据需求,二代征信上线后,应用场景延伸,国内市场空间可达千亿元。

  10招养好个人信用记录

  把身份证借给别人会影响自己的征信吗?征信“洗白”广告可信吗?如何保持“漂亮”的个人征信记录?央行征信中心与腾讯新闻、腾讯财经共同出了12道题帮网友养好个人信用记录。小编根据问题和答案整理出十大妙招。

  1、身份证切不可借用,有个人信息泄露、被冒名贷款等风险。

  2、办理多张信用卡,购物消费随意刷,这样对维护良好信用记录不好,过度负债要小心还不上款,造成逾期记录。

  3、如果帮朋友做担保人,需深入了解朋友的信用情况,慎重考虑,看清贷款担保条款,确认自己的责任,催促朋友按期足额还款,以免他人发生逾期影响自己的信用记录。

  4、自查信用报告时,可利用一年两次免费查询机会,定期查询;或在需要申请贷款或信用卡之前,主动查询。

  5、如果购房时办理了按揭贷款购房,要牢记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需在还款日之前,足额还款到还款账户。

  6、结婚后,个人信息发生变化,需尽快联系银行更新信息。

  7、个人在贷款期间,家庭财务出现阶段性困难,可能无法继续还款,应主动联系银行商量,看是否能够调整还款期限和金额。

  8、如果信用卡还款发生逾期,应立即把欠款还清,并继续用卡。

  9、社会上的征信逾期记录“铲单”、“洗白”广告,是假的,骗人的,千万别上当。

  10、当发现自己的信用记录有错误时,可向业务发生银行或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征信查询网点提出异议申请。(来源: 中国网)

 

 
上一条:地方两会部署:坚持房住不炒 放宽落户限制
下一条:降准后LPR利率为何“按兵不动”?

 

 

 推荐资讯
 栏目热门
 栏目更新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本网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齐鲁信息港观点。